網(wǎng)站開發(fā)技術(shù)服務(wù)合同范本愛站網(wǎng)官網(wǎng)關(guān)鍵詞
目錄
1.配置環(huán)形拓撲堆疊
2.設(shè)備組建堆疊
3.設(shè)備組件堆疊
堆疊 istack,是指將多臺支持堆疊特性的交換機設(shè)備組合在一起,從邏輯上組合成一臺交換設(shè)備。如圖所示,SwitchA與 SwitchB 通過堆疊線纜連接后組成堆疊 istack,對于上游和下游設(shè)備來說,它們就相當(dāng)于一臺交換機 Switch。
?注意:
1.堆線纜連接前請將交換機下電。
2堆成員設(shè)備之間,本端備的堆疊口 stack-port n/1必須與對端備的堆疊端口stack-port n/2相連。
3.一個邏堆疊端口可以綁定多個物理成員端口,用來提高堆疊的可靠性和堆疊帶寬,只要其中一條物理鏈路保持連接堆疊就不會分裂,但堆疊帶寬會相應(yīng)降低。
4如果兩端設(shè)備對應(yīng)的邏堆疊口(本端的 stack-port n/1與對端的 stack-port n/2)內(nèi)包含多個物理成員端口,對物理成員端口的連接無對應(yīng)端口號的要求。
5.3臺或者3臺以上成員交換機組建堆疊時,為增加可靠性,建議采用環(huán)形組網(wǎng),此時堆疊系統(tǒng)的帶寬取所有堆疊端口帶寬的最小值。
6.2臺成員交換機組建堆疊時,只能是鏈形組網(wǎng),也稱為背靠背組網(wǎng)堆疊。這種場景下,建議每臺成員交換機只創(chuàng)建一個邏輯堆疊端口,邏輯堆疊端口包含多個物理成員端口。
常用配置命令
1.執(zhí)行命令 stack enable,使能設(shè)備堆疊功能;缺省情況下,設(shè)備堆疊功能處于使能狀態(tài); 2.(可選)執(zhí)行命令 stack slot slot-id renumber new-slot-id ,配置設(shè)備的堆疊 ID。 缺省情況下,設(shè)備堆疊 ID 為0;
3.(可選)執(zhí)行命令 stack slot slot-id priority priority,配置設(shè)備的堆疊優(yōu)先級。缺 省情況下,設(shè)備的堆疊優(yōu)先級為100,優(yōu)先級取值范圍為1-255;
業(yè)務(wù)口堆疊配置命令:
1.命令 interface stack-port member-id/port-id 命令,創(chuàng)建并進入邏輯堆疊端口視圖。
2.命令 port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 } & enable,配置業(yè)務(wù)口為物理成員端口并將其加入到邏輯堆疊端口 中。
3.(可選)執(zhí)行命令 stack slot slot-id renumber new-slot-id ,配置設(shè)備的堆疊 ID。 缺省情況下,設(shè)備堆疊 ID 為0;
4.(可選)執(zhí)行命令 stack slot slot-id priority priority,配置設(shè)備的堆疊優(yōu)先級。缺省情況下,設(shè)備的堆疊優(yōu)先級為100,優(yōu)先級取值范圍為1-255;
設(shè)備配置堆疊相關(guān)屬性后,如堆疊 ID 和使能堆疊功能,需要重新啟動設(shè)備后配置才能生效。為了成 功組建堆疊,完成上述配置后,建議用戶先為所有成員交換機下電,使用專用的堆疊線纜進行連接后再依次上電。
案例:
1.配置環(huán)形拓撲堆疊
如圖所示,SwitchA、SwitchB、SwitchC 和 SwitchD 四臺交換機組成環(huán)型堆疊系統(tǒng),四臺 設(shè)備的堆疊優(yōu)先級依次為:200、150、100、100,槽位號分別為0、1、2、3;當(dāng)前主備倒換后系統(tǒng) MAC 地址會立即切換,為避免系統(tǒng) MAC 地址的頻繁刷新浪費系統(tǒng)資源,現(xiàn)在需要將主備倒換后系統(tǒng) MAC 地址切 換時間配置為1分鐘。
缺省情況下,堆疊功能處于使能狀態(tài),正確連接堆疊線纜后,堆疊系統(tǒng)即建立,無需配置;但是為了 便于管理和精確指定主備交換機,建議還是配置交換機的堆疊優(yōu)先級和槽位號;
思路:
1. 確認四臺交換機的堆疊功能是否已使能;
2. 缺省情況下,交換機的堆疊功能處于使能狀態(tài),使用專用的堆疊線纜按上圖所示連接堆疊口,如 果沒有使能的話手動使能堆疊功能;
?3. 配置堆疊設(shè)備的優(yōu)先級 SwitchA、SwitchB、SwitchC 和 SwitchD 依次為200、150、100、 100; 配置四臺設(shè)備 witchA、SwitchB、SwitchC 和 SwitchD 的堆疊 ID 依次為0、1、2、3;
4. 正確連接堆疊線纜后,堆疊建立,配置堆疊系統(tǒng) MAC 地址切換時間。
1. 分別使能四臺設(shè)備的堆疊功能;
# 使能 SwitchA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stack enable# 使能 SwitchB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stack enable# 使能 SwitchC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C] stack enable# 使能 SwitchD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stack enable2. 配置堆疊 ID 和堆疊優(yōu)先級
# 配置 SwitchA 的堆疊優(yōu)先級為200。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配置 SwitchB 的優(yōu)先級為150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150# 配置 SwitchB 的堆疊 ID 為1。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配置 SwitchC 的堆疊 ID 為2。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 配置 SwitchD 的堆疊 ID 為3。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33. # 登錄堆疊系統(tǒng),配置系統(tǒng) MAC 地址切換時間。
<Quidway> system-view
[Quidway] stack timer mac-address switch-delay 14. 配置完之后 save 保存配置,所有成員交換機都下電,使用專用的堆疊線纜進行連接后再依次上電,建議先給主設(shè)備上電,再給備設(shè)備和從設(shè)備上電;
# 在 SwitchA 上使用 display stack 命令查看堆疊的基本信息。
<Quidway> display stack
Stack topology type: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18-82d2-2e85
MAC switch delay time: 1 min
Stack reserved vlanid : 4093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0 Master 0018-82d2-2e85 200 S3728TP-EI1 Standby 0018-82c6-1f44 150 S3728TP-EI2 Slave 0018-82c6-1f4c 100 S3728TP-EI3 Slave 0018-82b1-6eb8 100 S3728TP-EI
2.設(shè)備組建堆疊
如圖所示,根據(jù)用戶需求,SwitchA、SwitchB 和 SwitchC 三臺接入交換機采用環(huán)形堆疊組網(wǎng), 其中,SwitchA、SwitchB 和 SwitchC 的角色分別為主、備、從,堆疊 ID 分別為0、1、2,優(yōu)先級分 別為200、100、100。由于組成堆疊的成員交換機在邏輯上是一個整體,所以整個網(wǎng)絡(luò)在擴展了端口數(shù)量 的同時也方便了用戶對網(wǎng)絡(luò)的管理和維護。
現(xiàn)網(wǎng)設(shè)備以 S5700-EI 交換機為例,S5700-EI 交換機支持通過堆疊卡連接方式組建堆疊。
思路:
1. 設(shè)備先下電,安裝 ES5D00ETPC00堆疊后插卡后,再將設(shè)備上電。
注意:
·ES5D00ETPC00堆疊后插卡不支持熱插拔,如果設(shè)備處于上電狀態(tài),安裝前需要先將設(shè)備下電。
·堆疊卡安裝完成之后,才能進行相關(guān)軟件配置。
2. 使能堆疊功能。
3. 為方便用戶管理,配置成員交換機的堆疊 ID 和優(yōu)先級。
4. SwitchA、SwitchB、SwitchC 下電。如圖所示,使用 PCIe 線纜連接各堆疊端口并上電。
5. 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鏈路帶寬,配置跨設(shè)備 Eth-Trunk。
1. 安裝 ES5D00ETPC00堆疊后插卡,分別為 SwitchA、SwitchB、SwitchC 安裝 ES5D00ETPC00
堆疊后插卡;
2. 使能堆疊功能
# 使能 SwitchA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stack enable# 使能 SwitchB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stack enable# 使能 SwitchC 的堆疊功能。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C] stack enable3. 配置堆疊 ID 和堆疊優(yōu)先級
# 配置 SwitchA 的堆疊優(yōu)先級為200。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配置 SwitchB 的堆疊 ID 為1。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配置 SwitchC 的堆疊 ID 為2。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4.SwitchA,SwitchB,SwitchC下電,使用PCLe線纜連接各堆疊端口并上電
注意:
1.下電前,建議通過命令 save 保存配置。
2.一臺交換機的 STACK 1端口只能與另一臺交換機的 STACK 2端口相連接,否則堆疊組建不成功。
3.為保證堆疊組建成功,建議按照以下順序進行連線上電(如果用戶希望某臺交換機為主交換機可以 先為其上電。例如,按以下順序連線上電后,SwitchA 為主交換機):
a. 為 SwitchA~SwitchC 下電;
b. 連接 SwitchA 與 SwitchB 之間的堆疊線纜;
c. 先為 SwitchA 上電,SwitchA 啟動后,再為 SwitchB 上電;
d. 與上一步類似:連接 SwitchC 與 SwitchB 和 SwitchA 之間的堆疊線纜,再為 SwitchC 上電;
e. 檢查 SwitchA、SwitchB、SwitchC 的堆疊組建是否成功
3.設(shè)備組件堆疊
在一個新建的企業(yè)網(wǎng)絡(luò)中,要求接入設(shè)備具有充足的端口數(shù)目,并且希望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配置和 管理。
如圖所示,根據(jù)用戶需求,SwitchA、SwitchB 和 SwitchC 三臺接入交換機采用環(huán)形堆疊組 網(wǎng),并通過跨設(shè)備 Eth-Trunk 連接上層設(shè)備 SwitchD。其中,SwitchA、SwitchB 和 SwitchC 的角 色分別為主、備、從,堆疊 ID 分別為0、1、2,優(yōu)先級分別為200、100、100。由于組成堆疊的成員交 換機在邏輯上是一個整體,所以整個網(wǎng)絡(luò)在擴展了端口數(shù)量的同時也方便了用戶對網(wǎng)絡(luò)的管理和維護。 現(xiàn)網(wǎng)設(shè)備以 S5700-LI 交換機為例,S5700-LI 交換機支持通過業(yè)務(wù)口連接方式組建堆疊。
思路:
1. 通過業(yè)務(wù)口連接方式組建堆疊時,為了能夠在堆疊的成員交換機之間轉(zhuǎn)發(fā)數(shù)據(jù)報文,需要配置邏 輯堆疊端口,并加入物理成員端口。
2. 為方便用戶管理,配置成員交換機的堆疊 ID 和優(yōu)先級。
3. SwitchA、SwitchB、SwitchC 下電。使用 SFP+堆疊電纜連接各物理成員端口 后再上電。
4. 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鏈路帶寬,配置跨設(shè)備 Eth-Trunk。
1. 配置邏輯堆疊端口并加入物理成員端口
# 配置 SwitchA 的業(yè)務(wù)口 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為物理成員端
口,并加入到相應(yīng)的邏輯堆疊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A-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A-stack-port0/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A-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A-stack-port0/2] quit# 配置 SwitchB 的業(yè)務(wù)口 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為物理成
員端口,并加入到相應(yīng)的邏輯堆疊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B-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B-stack-port0/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B-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B-stack-port0/2] quit # 配置 SwitchC 的業(yè)務(wù)口 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為物理成
員端口,并加入到相應(yīng)的邏輯堆疊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C-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C-stack-port0/1] quit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C-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2. 配置堆疊 ID 和堆疊優(yōu)先級
# 配置 SwitchA 的堆疊優(yōu)先級為200。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配置 SwitchB 的堆疊 ID 為1。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配置 SwitchC 的堆疊 ID 為2。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3. SwitchA、SwitchB、SwitchC 下電,使用 SFP+電纜連接后再上電。
注意:
1.下電前,建議通過命令 save 保存配置。
2.本設(shè)備的 stack-port 0/1必須連接鄰設(shè)備的 stack-port 0/2,否則堆疊組建不成功。
3.為保證堆疊組建成功,建議按照以下順序進行連線上電(如果用戶希望某臺交換機為主交換機可以 先為其上電。例如,按以下順序連線上電后,SwitchA 為主交換機):
a. 為 SwitchA~SwitchC 下電;
b. 連接 SwitchA 與 SwitchB 之間的堆疊線纜; 、
c. 先為 SwitchA 上電,SwitchA 啟動后,再為 SwitchB 上電;
d. 與上一步類似:連接 SwitchC 與 SwitchB 和 SwitchA 之間的堆疊線纜,再為 SwitchC 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