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網站 發(fā)布視頻北京自動seo
降水數據是我們在各項研究中最常用的氣象指標之一!之前我們給大家分享過來源于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發(fā)布的1901-2022年1km分辨率逐月降水柵格數據以及1901-2022年1km分辨率逐年降水柵格數據(均可戳我跳轉)!很多小伙伴拿到數據后還咨詢我們有沒有逐日的降水柵格數據!
本次我們分享的是來自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發(fā)布的逐日降水柵格數據——1961—2022年全國范圍的逐日降水柵格數據!
從官方網站下載的逐日降水柵格數據的格式為NETCDF,即.nc格式;提供了三種空間分辨率的數據,分別為0.1°分辨率、0.25°分辨率和0.5°分辨率;數據范圍為18°N–54°N, 72°E–136°E,涵蓋了我國大部分區(qū)域,缺少我國臺灣省和南海諸島的數據;數據單位是毫米。此外,為方便大家使用,我們將數據格式轉為柵格(.tif)格式。
以下為數據的詳細介紹:
01?數據預覽
我們以柵格數據為例進行預覽,0.1°、0.25°和0.5°三種空間分辨率的逐日降水數據各自匯總在一個文件夾中:
每個文件夾中均包含1961-2022年逐日的降水柵格文件,并以"pre_<年月日>"方式命名,例如2022年12月31日的降水數據的文件名為"pre_20221231"
我們以0.1°空間分辨率的2022年7月1日的降水柵格為例進行可視化展示:

02?數據詳情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繆馳遠, 韓靜雅和茍嬌嬌學者在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平臺上分享的數據,網址為: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e5c335d9-cbb9-48a6-ba35-d67dd614bb8c
數據說明:
官網上對數據集進行了說明,CHM_PRE數據集基于中國境內及周邊1961至今共2839個站點的日降水觀測,在傳統(tǒng)的“降水背景場 + 降水比值場”的數據集構建思路上,嘗試應用月值降水約束和地形特征校正,并依據中國范圍內約4萬個高密度站點2015–2019年的日降水量插值后數據進行精度評價。經評估認為,CHM_PRE可以較好的表征降水的空間變異性,其日值時間序列與高密度站點日值降水觀測結果之間的相關系數中位數為0.78,均方根誤差中位數為8.8 mm/d,KGE值中位數為0.69,與目前常用的降水數據集(CGDPA、CN05.1、CMA V2.0)有很好的一致性。
數據格式:
柵格格式(.tif)和NETCDF(.nc)格式
數據單位:
毫米(mm)
時間范圍:
1961-2022年(逐日)
空間范圍:
18°N–54°N, 72°E–136°E
空間分辨率:
0.1°/0.25°/0.5°
數據坐標:
GCS_WGS_1984
空間范圍:
全國
數據的引用:
繆馳遠, 韓靜雅, 茍嬌嬌. (2023). 中國逐日降水數據集(1961-2022,0.1°/0.25°/0.5°).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
https://doi.org/10.11888/Atmos.tpdc.300523. https://cstr.cn/18406.11.Atmos.tpdc.300523.
如有數據使用需求請嚴格按照官方平臺的要求進行引用,更多數據詳情和引用要求可以查看官網獲悉!
文末下方是我們的公眾號名片,我們將定期介紹各類城市數據以及數據的可視化和分析技術,有關1961—2022年全國范圍的逐日降水柵格數據,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我們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