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專業(yè)做網(wǎng)站的目前最火的自媒體平臺
1
一個人內(nèi)心充滿恐懼的時候,就會開始信仰一個至高的東西來追求道德上的確定感。
然后會向外看,去指責那些自己不敢做但別人做到的,在他看來不道德的事。
2
之前說租房有不可能三角:房租低,離公司近,住著舒服。
類似的還有,高考分數(shù)低,想進好學校,想去大城市。工資收入少,工作能力低,想被老板重視。
人生很多選擇,都存在不可能三角,多個因素之間相互矛盾,不能既要又要,只能優(yōu)先選擇相對重要的那一項,比如為了離公司近,愿意多掏錢,或者愿意住的差一點。
3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但沒有發(fā)現(xiàn)愛自己最大的阻礙恰好就是自己,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想要改正它們,而不是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放大它們。
如果你愛他人,一定也是愛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而非缺點,到自己身上怎么就不管用了。
4
不要總是跟著群體情緒去看待事情,因為群體總是會在兩個極端之間選擇,沒有中間態(tài)。
反過來想,如果你總是融入群體才能有安全感,說明你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5
只要有利益,敵人也能變朋友,沒了利益,朋友也可能變敵人。
這里的利益是中性詞,不分好壞,放在具體的事上,合作共贏的利益和唯利是圖的利益才分好壞。
想要和別人建立關(guān)系,多想想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么價值,想說服一個人,也不要用道理,要用利益。
6
越是普通人,就越要優(yōu)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助人為樂,操心國家大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順序,很多人是反著來的,自己過的稀里糊涂,卻覺得自己每天能把國家大事操心明白,還用“別人都是草臺班子”來證明自己的合理性。
7
焦慮的原因之一:有很多想做的事,但期待都能立馬看到結(jié)果。
破解方法,找到重要且緊急的一件事,先扎進去做好這一件事,再回頭看,別的事可能就不是那么想做了。
8
洗腦在我看來也是一個中性詞,每個人每天都在被洗腦:進去一些概念,糾正一些概念,忘掉一些概念。
區(qū)別是,有些人用的是清晰、有邏輯的概念來洗腦,腦子越洗越靈光,有些人用的是情緒化、無邏輯的概念來洗腦,于是腦子越來越糊涂。
9
隨著一天天變老,人們不愿在無關(guān)緊要的事上浪費一分一秒。此時你會摘下面具,放下虛榮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