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網(wǎng)站 cms外包
文章目錄
- 集合
- 定義
- 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
- 屬于
- 不屬于
- 類型
- 有限集合
- 無(wú)限集合
- 表示方法
- 列舉法
- 描述法
- 歸納定義法
- 集合中元素的特點(diǎn)
- 無(wú)序性
- 互異性
- 確定性
- 集合與集合的關(guān)系
- 子集(包含)
- 真子集
- 相等
- 屬性
- 大小(基數(shù)或勢(shì))
- 冪集
- 幾個(gè)特殊的集合
- 空集
- 全集
- 基本運(yùn)算
- 交
- 并
- 補(bǔ)
- 差(相對(duì)補(bǔ))
- 對(duì)稱差
- 環(huán)積
- 交并補(bǔ)的運(yùn)算定律
- 基本定律
- 容斥原理
- 參考
集合
定義
集合難以嚴(yán)格定義
直觀描述:若干個(gè)(有限或無(wú)限)具有某種共同性質(zhì)的事物的全體
稱:組成集合的單個(gè)事物為該集合元素或成員
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 A , B , C , ? A,B,C,\cdots A,B,C,? 表示集合
用小寫英文字母 a , b , c , ? a,b,c,\cdots a,b,c,? 表示元素
例如:全中國(guó)人的集合,它的元素是每一個(gè)中國(guó)人,共同性質(zhì)是中國(guó)人
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
屬于
若元素 a a a 在集合 A A A 中,則稱 a a a 屬于 A A A,記作 a ∈ A a\in A a∈A
不屬于
若元素 a a a 不在集合 A A A 中,則稱 a a a 不屬于 A A A,記作 a ? A a\notin A a∈/A
類型
有限集合
包含有限個(gè)元素(包含0個(gè))的集合稱為有限集合
無(wú)限集合
參考無(wú)限集合的定義
表示方法
列舉法
將集合中的元素在一對(duì)大括號(hào) “ { } \{\} {}” 中一一列舉出來(lái)
如: { 1 , 2 , 3 } \{1,2,3\} {1,2,3}
當(dāng)集合的元素較多且具有一定規(guī)律時(shí),可簡(jiǎn)寫為
先列一些元素,用省略號(hào)表示其他元素,寫出規(guī)律項(xiàng),省略號(hào),若是有限集還需列出末尾元素
如:
- 正偶數(shù)集 { 2 , 4 , ? , 2 n , ? } \{2,4,\cdots,2n,\cdots\} {2,4,?,2n,?}
- 小于 100 100 100 的正偶數(shù)集 { 2 , 4 , ? , 2 n , ? , 100 } \{2,4,\cdots,2n,\cdots,100\} {2,4,?,2n,?,100}
適用情況:
- 集合元素較少
- 有規(guī)律的無(wú)限集和元素較多的有限集
描述法
描述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性質(zhì),描述法的形式為:
{ 代表元素 ∣ 滿足的性質(zhì) } \{代表元素|滿足的性質(zhì)\} {代表元素∣滿足的性質(zhì)}
如:中國(guó)省份集合 A = { x ∣ x 是中國(guó)的省份 } A=\{x|x是中國(guó)的省份\} A={x∣x是中國(guó)的省份}
歸納定義法
一個(gè)集合 S S S 的歸納定義由三部分組成:
- 基礎(chǔ)條款:給定集合 S S S 初始元素,使得 S S S 為非空集合
- 歸納條款:給定由集合 S S S 中已有的元素構(gòu)造出新元素的方法
- 極小性條款:集合 S S S 中的元素必須能通過(guò)有限次應(yīng)用基礎(chǔ)條款和歸納條款構(gòu)成,否則其不屬于 S S S
這個(gè)條款還可寫成:
集合 S S S 是滿足基礎(chǔ)條款和歸納條款的最小集合或
若 T ? S T\subseteq S T?S, T T T 又滿足基礎(chǔ)條款和歸納條款,那么 T = S T=S T=S
下面是用歸納定義發(fā)給出能被 3 3 3 整除的正整數(shù)集合 S S S:
- 基礎(chǔ): 3 ∈ S 3\in S 3∈S
- 歸納:若 x , y ∈ S x,y\in S x,y∈S,則 x + y ∈ S x+y\in S x+y∈S
- 極小性:當(dāng)且僅當(dāng)有限次使用條款1和條款2得到的元素才屬于集合 S S S
集合中元素的特點(diǎn)
無(wú)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無(wú)序的
如:集合 { 1 , 2 , 3 } \{1,2,3\} {1,2,3} 等于集合 { 3 , 2 , 1 } \{3,2,1\} {3,2,1}
互異性
集合中不能有兩個(gè)相同的元素
如:不會(huì)有集合 { 1 , 2 , 2 } \{1,2,2\} {1,2,2}
確定性
任意元素要么屬于某個(gè)集合,要么不屬于該集合
集合與集合的關(guān)系
子集(包含)
若集合 A A A 的每個(gè)元素都是集合 B B B 的元素,則稱 A A A 為 B B B 的子集或 A A A 包含 B B B,又稱 B B B 包含于 A A A,記作 A ? B A\subseteq B A?B 或 B ? A B\supseteq A B?A
若 A A A 不是 B B B 的子集,則記作 A ? B A\nsubseteq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subseteq 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rightarrow x\in B) A?B??x(x∈A→x∈B)
子集具有傳遞性,即
若 A ? B A\subseteq B A?B 且 B ? C B\subseteq C B?C,則 A ? C A\subseteq C A?C
子集具有自反性,即 A ? A A\subseteq A A?A
真子集
若集合 A A A 的每個(gè)元素都是集合 B B B 的元素,但 B B B 至少有一個(gè)元素不屬于 A A A,則稱 A A A 是 B B B 的真子集,記作 A ? B A\subset B A?B 或 B ? A B\supset A B?A
若 A A A 不是 B B B 的真子集,則記作 A ?? B A\not\subset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 y ( y ∈ B ∧ y ? A ) ? ( A ? B ) ∧ ( A ≠ B ) \begin{aligned} A\subset 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rightarrow x\in B)\land \exists y(y\in B \land y\notin A) \\ &\Leftrightarrow (A\subseteq B)\land (A\neq B) \end{aligned} A?B???x(x∈A→x∈B)∧?y(y∈B∧y∈/A)?(A?B)∧(A=B)?
相等
A = B A=B A=B 當(dāng)且僅當(dāng) A A A 和 B B B 具有相同的元素
不相等記作 A ≠ B A\neq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 A ? B ) ∧ ( B ? A ) \begin{aligned} A=B&\Leftrightarrow \forall x(x\in A\leftrightarrow x\in B)\\ &\Leftrightarrow (A\subseteq B)\land (B\subseteq A) \end{aligned} A=B???x(x∈A?x∈B)?(A?B)∧(B?A)?
屬性
大小(基數(shù)或勢(shì))
對(duì)于一個(gè)有限集合 A A A,其大小為集合所含元素的個(gè)數(shù),記作 ∣ A ∣ |A| ∣A∣
如:集合 A = { 1 , 2 , 3 } A=\{1,2,3\} A={1,2,3} 的大小 ∣ A ∣ = 3 |A|=3 ∣A∣=3
對(duì)于無(wú)限集合的大小,請(qǐng)參考無(wú)限集合的大小
冪集
以集合 A A A 的所有子集為元素的集合稱作 A A A 的冪集,記作 ρ ( A ) \rho(A) ρ(A)
如集合 A = { 1 , 2 , 3 } A=\{1,2,3\} A={1,2,3} 的冪集:
ρ ( A ) = { ? , { 1 } , { 2 } , { 3 } , { 1 , 2 } , { 1 , 3 } , { 2 , 3 } , { 1 , 2 , 3 } } \rho(A)=\{\varnothing,\{1\},\{2\},\{3\},\{1,2\},\{1,3\},\{2,3\},\{1,2,3\}\} ρ(A)={?,{1},{2},{3},{1,2},{1,3},{2,3},{1,2,3}}
若集合 A A A 大小 ∣ A ∣ = n |A|=n ∣A∣=n,則其冪集大小:
∣ ρ ( A ) ∣ = C n 0 + C n 1 + C n 2 + ? + C n n = 2 n \begin{aligned} |\rho(A)|&=C_n^0+C_n^1+C_n^2+\cdots+C_n^n\\ &=2^n \end{aligned} ∣ρ(A)∣?=Cn0?+Cn1?+Cn2?+?+Cnn?=2n?
由冪集可知:集合的元素可以是集合
如:可以有集合 A = { 1 , { 2 , 3 } } A=\{1,\{2,3\}\} A={1,{2,3}},此時(shí) { 2 , 3 } ∈ A \{2,3\}\in A {2,3}∈A 但 2 ? A 2\notin A 2∈/A
幾個(gè)特殊的集合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記作 ? \varnothing ?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需要注意的是:空集是唯一的
全集
一定范圍內(nèi)所有事物組成的集合稱為該范圍內(nèi)的全集,記為 U U U
基本運(yùn)算
交
集合 A A A 與 B B B 的交集就是同時(shí)屬于 A A A 和 B B B 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B A\cap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cap B=\{x|x\in A\land x\in B\} A∩B={x∣x∈A∧x∈B}
用文氏圖表示為:
并
集合 A A A 與 B B B 的并集就是屬于 A A A 或 B B B 其中之一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B A\cup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A\cup B=\{x|x\in A\lor x\in B\} A∪B={x∣x∈A∨x∈B}
用文氏圖表示為:
補(bǔ)
集合 A A A 的就是屬于全集 U U U 但不屬于 A A A 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overline A A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 { x ∣ x ∈ A ∧ x ? U } \begin{aligned} \overline A &=\{x|x\in A\land x\notin U\}\\ \end{aligned} A?={x∣x∈A∧x∈/U}?
用文氏圖表示為:
差(相對(duì)補(bǔ))
集合 A A A 與 B B B 的差集就是屬于 A A A 但不屬于 B B B 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B A-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x ∈ A ∧ x ? B } = A ∩ B  ̄ \begin{aligned} A-B&=\{x|x\in A\land x\notin B\}\\ &=A\cap \overline B \end{aligned} A?B?={x∣x∈A∧x∈/B}=A∩B?
用文氏圖表示為:
對(duì)稱差
集合 A A A 與 B B B 的對(duì)稱差集就是屬于 A A A 但不屬于 B B B 及屬于 B B B 但不屬于 A A A 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B A\oplus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 x ∈ A ∧ x ? B ) ∨ ( x ∈ B ∧ x ? A ) } = ( A ∪ B ) ? ( A ∩ B ) = ( A ? B ) ∪ ( B ? A ) \begin{aligned} A\oplus B&=\{x|(x\in A\land x\notin B)\lor(x\in B\land x\notin A)\}\\ &=(A\cup B)-(A\cap B)\\ &=(A-B)\cup (B-A) \end{aligned} A⊕B?={x∣(x∈A∧x∈/B)∨(x∈B∧x∈/A)}=(A∪B)?(A∩B)=(A?B)∪(B?A)?
用文氏圖表示為:
環(huán)積
集合 A A A 與 B B B 的環(huán)積集就是屬于 A A A 且屬于 B B B 或不屬于 A A A 且不屬于 B B B 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集合,記作 A ? B A\otimes B A?B
用謂詞公式表示為:
A ? B = { x ∣ ( x ∈ A ∧ x ∈ B ) ∨ ( x ? A ∧ x ? B ) } = A ⊕ B  ̄ = ( A ∩ B ) ∪ ( A  ̄ ∩ B  ̄ ) \begin{aligned} A\otimes B&=\{x|(x\in A\land x\in B)\lor (x\notin A\land x\notin B)\}\\ &=\overline{A\oplus B}\\ &=(A\cap B)\cup(\overline A\cap \overline B) \end{aligned} A?B?={x∣(x∈A∧x∈B)∨(x∈/A∧x∈/B)}=A⊕B?=(A∩B)∪(A∩B)?
用文氏圖表示為:
交并補(bǔ)的運(yùn)算定律
交、并、補(bǔ)運(yùn)算是集合最基本的三種運(yùn)算,其他運(yùn)算都可用交、并、補(bǔ)的組合表示
基本定律
定律 | 描述 |
---|---|
交換律 | A ∩ B = B ∩ A A\cap B=B\cap A A∩B=B∩A A ∪ B = B ∪ A A\cup B=B\cup A A∪B=B∪A |
結(jié)合律 | A ∩ ( B ∩ C ) = ( A ∩ B ) ∩ C A\cap(B\cap C)=(A\cap B)\cap C A∩(B∩C)=(A∩B)∩C A ∪ ( B ∪ C ) = ( A ∪ B ) ∪ C A\cup(B\cup C)=(A\cup B)\cup C A∪(B∪C)=(A∪B)∪C |
分配律 |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cap(B\cup C)=(A\cap B)\cup(A\cap C) A∩(B∪C)=(A∩B)∪(A∩C)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cup(B\cap C)=(A\cup B)\cap(A\cap C) A∪(B∩C)=(A∪B)∩(A∩C) |
吸收律 | A ∩ ( A ∪ B ) = A A\cap(A\cup B)=A A∩(A∪B)=A A ∪ ( A ∩ B ) = A A\cup(A\cap B)=A A∪(A∩B)=A |
對(duì)合律 | A  ̄  ̄ = A \overline{\overline A}=A A=A |
等冪律 | A ∩ A = A A\cap A=A A∩A=A A ∪ A = A A\cup A=A A∪A=A |
零一律 | A ∩ ? = ? A\cap \varnothing=\varnothing A∩?=? A ∪ U = U A\cup U=U A∪U=U |
同一律 | A ∩ U = A A\cap U=A A∩U=A A ∪ ? = A A\cup \varnothing=A A∪?=A |
矛盾律 | A ∩ A  ̄ = ? A\cap\overline A=\varnothing A∩A=? |
排中律 | A ∪ A  ̄ = U A\cup \overline A=U A∪A=U |
德·摩根律 | A ∩ B  ̄ = A  ̄ ∪ B  ̄ \overline{A\cap B}=\overline A\cup\overline B A∩B=A∪B A ∪ B  ̄ = A  ̄ ∩ B  ̄ \overline{A\cup B}=\overline A\cap\overline B A∪B=A∩B |
以上定理用真值表即可很容易地證明 |
容斥原理
參考容斥原理
參考
[1] 離散數(shù)學(xu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第二版
[2] CSDN 博客離散數(shù)學(xué) 集合論
[3] 集合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