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網站做網批免費網絡空間搜索引擎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 計算機網絡概述:
- 1.概念,組成,功能,分類
- 2.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 3.性能指標
- 體系結構&參考模型:
- 1.分層結構
- 2.協議,接口,服務
- 3.ISO/OSI模型
- 4.TCP/IP模型
目錄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概述:
一、概念
二、功能
三、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1.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
總結
四、組成
1.組成部分
2.工作方式
?3.功能組成
?五、分類
總結
?六、標準化工作
?七、性能指標
1.速率
?2.帶寬
?3.吞吐量
4.時延
?5.時延帶寬積
?6.往返時延RTT
?7.利用率
?八、分層結構
?概念總結
7層OSI參考模型(法定標準)
4層TCP/IP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
?5層參考模型
一、概念
計算機網絡:是一個將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由功能完善的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絡是互連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
互聯:通過通信鏈路互通互聯
自治:無主從關系
二、功能
3.分布式處理
4.提高可靠性
5.負載均衡
三、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1.第一階段
?????????網絡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互聯網則把許多網絡連接在一起,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
?
2.第二階段
三級結構:
3.第三階段
多層次ISP結構:
?
總結
四、組成
1.組成部分
硬件、軟件、協議(一系列規(guī)則和約定的集合)
2.工作方式
- 邊緣部分:
用戶直接使用:1.C/S方式(client和server);2.P2P方式(peer to peer)
- 核心部分:
為邊緣部分服務
?
?3.功能組成
- 通信子網:實現數據通信
- 資源子網:實現資源共享/數據處理
?五、分類
- 按分布范圍分:
廣域網WAN(使用交換技術),城域網MAN,局域網LAN(廣播技術),個人區(qū)域網PAN
- 按使用者分:
公用網,專用網
- 按交換技術分: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 按拓撲結構分:
- 按傳輸技術分:
廣播式 網絡: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點對點網絡:使用分組存儲轉發(fā)和路由選擇機制
總結
?六、標準化工作
標準分類:
1.法定標準:由權威機構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標準? OSI
2.事實標準:某些公司的產品在競爭中占據了主流,時間長了,這些產品中的協議和技術就成了標準? ?TCP/IP
RFC(request for comments)要上升為因特網正式標準的四個階段:
?相關組織:
?總結:
?七、性能指標
1.速率
速率即數據率或數據傳輸率或比特率
比特 1/0位
連接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位數的速率
?2.帶寬
“帶寬”原本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即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單位是赫茲(Hz)
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示網絡的通信線路傳送數據的能力,通常是指單位時間內從網絡中的某個點到另一個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單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3.吞吐量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單位b/s,kb/s,Mb/s等
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4.時延
?指數據(報文/分組/比特流)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延遲或遲延,單位是s。
?5.時延帶寬積
時延帶寬積(bit)=傳播時延(s)X帶寬(b/s)
?6.往返時延RTT
從發(fā)送方發(fā)送數據開始,到發(fā)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確認(接收方收到數據后立即發(fā)送確認),總共經歷的時延。
?7.利用率
?八、分層結構
- why進行分層?
- 分層的基本原則
1.各層之間相互獨立,每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
2.每層之間 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盡可能少
3.結構上可分割開,每層都采取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4.保持下層對上層的獨立性,上層單向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
5.整個分層結構應該能促進標準化工作
- 認識分層結構
?概念總結
- 網絡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描述計算機網絡結構。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簡稱網絡體系結構是分層結構。
- 每層遵循某個/些網絡協議以完成本層功能。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 第n層在向n+1層提供服務時,此服務不僅包含第n層本身的功能,還包含由下層服務提供的功能。
- 僅僅在相鄰層間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務的具體實現細節(jié)對上一層完全屏蔽。
- 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是指能運行的一些軟件和硬件。
7層OSI參考模型(法定標準)
?
- ?應用層:
所有能和用戶交互產生網絡流量的程序
- 表示層:
用于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語法和語義)
功能一:數據格式變換
功能二:數據加密解密
功能三:數據壓縮和恢復?
- 會話層:
向表示層實體/用戶進程提供建立連接并在連接上有序地傳輸數據。這是會話,也是建立同步(SYN)
- 傳輸層:
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的通信,即端對端的通信。傳輸單位是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
?
- 網絡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絡層傳輸單位是數據報。
?
- 數據鏈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網絡層傳下來的數據報組裝成幀。數據鏈路層的傳輸單位是幀。
?
- 物理層:
主要任務是在物理媒體上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物理層的傳輸單位是比特。
?
?
4層TCP/IP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
相同點:
1.都分層
2.基于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
3.可以實現異構網絡互聯
不同點:
?5層參考模型
?數據封裝與解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