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區(qū)塊鏈網(wǎng)站開發(fā)競價外包推廣專業(yè)公司
題目描述
給出一個不大于 9 9 9 的正整數(shù) n n n,輸出 n × n n\times n n×n
的蛇形方陣。
從左上角填上 1 1 1 開始,順時針方向依次填入數(shù)字,如同樣例所示。注意每個數(shù)字有都會占用 3 3 3 個字符,前面使用空格補齊。
輸入格式
輸入一個正整數(shù) n n n,含義如題所述。
輸出格式
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蛇形矩陣。
樣例 #1
樣例輸入 #1
4
樣例輸出 #1
1 2 3 412 13 14 511 16 15 610 9 8 7
提示
數(shù)據(jù)保證, 1 ≤ n ≤ 9 1 \leq n \leq 9 1≤n≤9。
1.題目分析
需要總結(jié)數(shù)學(xué)規(guī)律,二維數(shù)組就能解決,難在數(shù)組的遍歷。
題意很簡單:一個N乘N的矩陣,從矩陣第一個元素開始,順時針按順序打印,從邊界到中心,從小到大,直到輸出N平方結(jié)束。
這里說幾個坑:
第一,總結(jié)一般規(guī)律是要考慮,由于邊界縮小帶來的條件變化。
第二,就是判斷元素向內(nèi)旋轉(zhuǎn)的時機(jī),這里就簡稱為拐點,拐點可能不止一個或者兩個,不能簡單的靜態(tài)判斷,需要使用修改邊界之后的邊長計算新的拐點。
最后,打印時每個字符占三位:%3d.
2.題目思路
創(chuàng)建一個二維數(shù)組用于存儲結(jié)果,定義一個自然數(shù)k作為元素值,初始化為1,
定義x,y記錄k-1(這里K表示當(dāng)前值,K-1表示上一個值)的坐標(biāo),
將二維數(shù)組的第一個元素初始化為1,
每層打印之后,降維到下一層,這里設(shè)置一個自增因子:用于邊界判斷,
計算第一次邊界拐點值:例如:4 * 4的矩陣拐點就為:12,NN就為:(4N-4),
寫一個while循環(huán):
1.首先進(jìn)行拐點判斷:計算每一層的拐點值,如果當(dāng)前的K值等于拐點時,在保證大于零的情況下,邊界減二(上下左右邊長減一,就是總邊長減二),拐點值累加新的邊界計算之后的拐點值,自增因子加一。
2.對數(shù)字存放的位置進(jìn)行規(guī)律總結(jié)判斷:
四個判斷:
- 條件一: 若(K-1)在第1行且不在最后一列,則將K填在(K-1)的右一列
- 條件二 : 若(K-1)在最后一列且不在最后一行,則將K填在(K-1)的正下方
- 條件三 : 若(K-1)在最后一行且不在第一列,則將K填在(K-1)的左一列
- 條件四 : 若(K-1)在第一列且不在第一行,則將K填在(K-1)的正上方
滿足上述條件則依次存放進(jìn)二維數(shù)組,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將每次元素的坐標(biāo)值手動更新,以便下一次元素存放時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多層嵌套的情況,這里用自增因子縮小邊界值,判斷的條件不用改變。
3.判斷循環(huán)跳出的條件為:大于N的平方
到此,循環(huán)結(jié)束。
最后,循環(huán)遍歷二維數(shù)組,打印規(guī)定的格式即可。
3.代碼實現(xiàn)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n;//創(chuàng)建一個二維數(shù)組int arr[9][9] = {0};scanf("%d", &n);//定義一個自然數(shù)kint k = 1;//定義x,y記錄k-1的坐標(biāo)int x, y;x = 0;y = 0;//確定1的位置arr[x][y] = k;//每層打印之后,降維到下一層,這里設(shè)置一個自增因子:用于邊界判斷int cnt = 0;//記錄n的值int p = n;//計算第一次邊界拐點值int sum = 4 * n - 4;//當(dāng)k大于n*n時,循環(huán)結(jié)束while (k < n * n) {//計算每一層的拐點值if (sum == k) {//上下左右邊長減一,就是總邊長減二,保證邊長大于零if (p - 2 > 0) {p -= 2;}//拐點值隨著邊界縮小而遞加sum = sum + (4 * p - 4);//自增因子加一cnt++;}//條件一: 若(K-1)在第1行且不在最后一列,則將K填在(K-1)的右一列//如果有多層嵌套的情況,這里用自增因子縮小邊界值,判斷的條件不用改變if (x == 0 + cnt && y != n - 1 - cnt) {y += 1;k++;arr[x][y] = k;}//條件二 : 若(K-1)在最后一列且不在最后一行,則將K填在(K-1)的正下方//如果有多層嵌套的情況,這里用自增因子縮小邊界值,判斷的條件不用改變if (y == n - 1 - cnt && x != n - 1 - cnt) {k++;x++;arr[x][y] = k;}//條件三 : 若(K-1)在最后一行且不在第一列,則將K填在(K-1)的左一列//如果有多層嵌套的情況,這里用自增因子縮小邊界值,判斷的條件不用改變if (x == n - 1 - cnt && y != 0 + cnt) {k++;y--;arr[x][y] = k;}//條件四 : 若(K-1)在第一列且不在第一行,則將K填在(K-1)的正上方//如果有多層嵌套的情況,這里用自增因子縮小邊界值,判斷的條件不用改變if (y == 0 + cnt && x != 0 + cnt) {k++;//判斷K值是否超出范圍if (k > n * n) {break;}x--;arr[x][y] = k;}}//遍歷數(shù)組,查看結(jié)果for (int i = 0; i < n; ++i) {for (int j = 0; j < n; ++j) {//%3d占三位printf("%3d", arr[i][j]);}printf("\n");}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