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網站制作海淀區(qū)seo搜索引擎優(yōu)化企業(yè)
文章目錄
- 一、Linux目錄結構
- 二、常用命令
- 2.1 切換用戶
- 2.2查看ip地址
- 2.3 cd
- 2.4 目錄查看
- 2.5 查看文件內容
- 2.6 創(chuàng)建目錄及文件
- 2.7 復制和移動
- 2.8 其他
- 2.9 tar
- 3.0 which
- 3.1 whereis
- 3.2 find(這個命令盡量在少量用戶使用此軟件時運行,因為此命令是真的讀磁盤,會使得服務器減緩,使得用戶使用軟件時卡頓)
- 3.3 chmod
- 三、vim一般使用
- 四、ssh密鑰登錄
一、Linux目錄結構
目錄 | 作用 |
---|---|
/bin | 是 Binaries (二進制文件) 的縮寫,這個目錄存放著最經常使用的命令 |
/dev | 是 Device(設備) 的縮寫,該目錄下存放的是 Linux 的外部設備,在 Linux中訪問設備的方式和訪問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boot | 這里存放的是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連接文件以及鏡像文件。 |
/etc | 是 Etcetera(等等) 的縮寫,這個目錄用來存放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
/home | 用戶的主目錄,在 Linux 中,每個用戶都有一個自己的目錄,一般該目錄名是以用戶的賬號命名的,如上圖中的 alice、bob 和 eve。 |
/lib | 是 Library(庫)的縮寫這個目錄里存放著系統最基本的動態(tài)連接共享庫,其作用類似于 Windows 里的 DLL 文件。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用到這些共享庫。 |
/lost+found | 這個目錄一般情況下是空的,當系統非法關機后,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
/media | linux 系統會自動識別一些設備,例如U盤、光驅等等,當識別后,Linux 會把識別的設備掛載到這個目錄下。 |
/mnt | 系統提供該目錄是為了讓用戶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的我們可以將光驅掛載在 /mnt 上,然后進入該目錄就可以查看光驅里的內容了。 |
/opt | opt 是 optional(可選)的縮寫,這是給主機額外安裝軟件所擺放的目錄。比如你安裝一個ORACLE數據庫則就可以放到這個錄下。默認是空的。 |
/proc | ①proc 是 Processes(進程) 的縮寫,/proc 是一種偽文件系統(也即虛擬文件系統),存儲的是當前內核運行狀態(tài)的一系列特殊文件,這個目錄是一個虛擬的目錄,它是系統內存的映射,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訪問這個目錄來獲取系統信息。②這個目錄的內容不在硬盤上而是在內存里,我們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過下面的命令來屏蔽主機的ping命令,使別人無法ping你的機器:echo 1>/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
/root | 該目錄為系統管理員,也稱作超級權限者的用戶主目錄 |
/sbin | s就是 Super User 的意思,是 Superuser Binaries (超級用戶的二進制文件)的縮寫,這里存放的是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序。 |
/selinux | 這個目錄是 Redhat/CentOs 所特有的目錄,Selinux 是一個安全機制,類似于 windows 的防火墻,但是這套機制比較復雜,這個目錄就是存放selinux相關的文件的。 |
/srv | 該目錄存放一些服務啟動之后需要提取的數據。 |
/sys | ①這是 Linux2.6 內核的一個很大的變化。該目錄下安裝了 2.6 內核中新出現的-個文件系統 sysfs 。②sysfs 文件系統集成了下面3種文件系統的信息:針對進程信息的 proc 文件系統、針對設備的 devfs 文件系統以及針對偽終端的 devpts 文件系統。③該文件系統是內核設備樹的一個直觀反映。④當一個內核對象被創(chuàng)建的時候,對應的文件和目錄也在內核對象子系統中被創(chuàng)建。 |
/tmp | tmp 是 temporary(臨時) 的縮寫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一些臨時文件的。 |
/usr | usr 是 unix shared resources(共享資源) 的縮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這個目錄下,類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目錄。 |
/usr/bin | 系統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 |
/usr/sbin | 超級用戶使用的比較高級的管理程序和系統守護程序 |
/usr/src | 內核源代碼默認的放置目錄。 |
/var | var 是 variable(變量) 的縮寫,這個目錄中存放著在不斷擴充著的東西,我們習慣將那些經常被修改的目錄放在這個目錄下。包括各種日志文件。 |
/run | 是一個臨時文件系統,存在系統啟動以來的信息。當系統重啟時,這個目錄下的文件應該被刪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統尚有/var/run目錄,應該讓它指向run。 |
在 Linux 系統中,有幾個目錄是比較重要的,平時需要注意不要誤刪除或者隨意更改內部文件。
/etc: 上邊也提到了,這個是系統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該目錄下的某個文件可能會導致系統不能啟動。
/bin,/sbin, /usr/bin,/usr/sbin: 這是系統預設的執(zhí)行文件的放置目錄,比如 ls 就是在/bin/ls 目錄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 /bin、/usr/bin 是給系統用戶使用的指令(除 root 外的通用用戶),而/sbin, /usr/sbin 則是給 root 使用的指令。
ivar: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系統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個程序都會有相應的日志產生,而這些日志就被記錄到這個目錄下,具體在 ar/log 目錄下,另外 mai 的預設放置也是在這里。
二、常用命令
2.1 切換用戶
【su 要切換的用戶】;切換回root用戶時要密碼,且密碼不會顯示
2.2查看ip地址
①【ifconfig】;此命令剛開始是沒有的,需要去倉庫下載,命令【yum install net-toos】
然后就【ifconfig】
②【ip a】;此命令不需要去倉庫拿,默認就有的
2.3 cd
【cd 目錄名】:進入目錄
【cd …】:返回上級目錄
【cd ~】:進入當前用戶的home目錄
2.4 目錄查看
【ls】: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
【ll】:一詳細信息的方式展示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及子目錄
【ls -all】:詳細信息的方式展示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及子目錄以及‘把隱藏文件顯示出來’
【dir】: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pwd】:顯示當前路徑
【clear】:清空屏幕顯示
2.5 查看文件內容
【cat】:只可以查看內容不能編輯
【vi或vim】:可查看可編輯
2.6 創(chuàng)建目錄及文件
【mkdir 創(chuàng)建目錄】
語法:mkdir -選項 -參數
選項
1、-m 創(chuàng)建目錄時同時設置文件的權限;
這里我們可以看見不同語法創(chuàng)建出來的兩個文件
2、-p 如果上級目錄沒有創(chuàng)建,即創(chuàng)建輸入路徑上的所有目錄
3、【touch 創(chuàng)建文件】,這創(chuàng)建文件就沒有上方那樣有權限了
4、【echo ‘abc’ > bb.txt】:不僅創(chuàng)建了個txt文件,還把內容給寫進去了
如果想在這個bb.txt的基礎上再添加一點內容的話就
【echo ‘abc’ >> bb.txt】;否則的話會覆蓋原先的內容
2.7 復制和移動
①cp復制
示例:
·將文件bb.txy復制到/tmp目錄下
【cp bb.txt /tmp】
②·將日錄/root/movie下的所有內容,復制到 tmp目錄下(注意:-r 參數有遞歸復制的意思)
【cp -r /root/movie/ /tmp】
③mv移動或重命名
語法:【mv [options] source dest】
移動:
–語法:【mv 文件名 目錄】;
–命令:【mv bb.txt /home】
重命名:
–語法:【mv 文件名 文件名】;
–命令:【mv bb.txt cc.txt】
注意
參數說明:
-i 若指定目錄已有同名文件,則先詢問是否覆蓋舊文件,i有交互的意思
-f 在mv操作要覆蓋某已有的目標文件時不給任何提示,直接覆蓋
2.8 其他
reboot 重啟系統
shutdown -r now 重啟
shutdown -h row 關機
cat/etc/issue 查看當前正在運行的ubuntu的版本號
2.9 tar
命令格式:tar[參數]文件
常有參數:
x:從壓縮的文件中提取文件(解壓)
c:建立新的壓縮文件(加壓)
t:顯示壓縮的文件
z:通過gzip指令來處理備份文件
示例:
tar -czvf test.tar.gz a.c 作用:壓縮 a.c文件為test.tar.gz(有杠無杠都可以,順序也無所謂)
tar -tzvf test.tar.gz 作用:列出test.tar.gz中包含的文件。
tar -xzvf test.tar.gz 作用:解壓文件
tar --exclude=abc/1.txt -zcvf abc.tgz abc 作用: 將文件 abc 進行壓縮時,排除1.txt,壓縮后的文件名為 abc.tgz
3.0 which
查找可執(zhí)行文件的位置
示例:which ifconfig
3.1 whereis
查找文件的位置
3.2 find(這個命令盡量在少量用戶使用此軟件時運行,因為此命令是真的讀磁盤,會使得服務器減緩,使得用戶使用軟件時卡頓)
查找文件或目錄
格式:find[位置][選項] 文件名 -print
示例:
—查找etc目錄中,所有文件名以host開頭的文件。
find /etc -name ‘host*’
—查找當前用戶的hone目錄中所有的log文件
find ~ -name “**.log” -print
—查找當前目錄及子目錄中文件名以一個大寫字母開頭的文件
find . -name “[A-Z]" -print
—從根目錄查找文件名為test開頭的所有文件
find / -name "test” -print
—當前目錄下查找文件權限位為755的文件,即文件屬主可以讀、寫、執(zhí)行,其他用戶可以讀、執(zhí)
行的文件
find .-perm 755 -print
—在$HOME目錄中查找文件屬主為test的文件
find ~ -user test -print
—查找屬主帳戶已經被刪除的文件,可以使用-nouser選項。在/home日錄下查找所有的這類文件
find /home -nouser -print
—在/apps日錄下查找屬于gem用戶組的文件
find /apps -group gem -print
—查找沒有有效所屬用戶組的所有文件
find / -nogroup -print
—從根目錄開始查找5天內被更改的文件
find / -mtime -5 -print
—在目錄/etc中查找3日之前更改的文件
find /etc -mtime +3 -print
—在/etc目錄下查找所有的目錄
find /etc -type d -print
—在/etc目錄下查找所有的符號鏈接文件
find /etc -type l -print
3.3 chmod
改變文件的存取權限
命令格式;
mode:
—u表示該文件的擁有者,g 表示與該文件的擁有者屬于同一個群體(group)者,o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表示這三者皆是
·表示增加權限、-表示取消權限、=表示唯一設定權限
·r表示可讀取,w表示可寫入,x表示可執(zhí)行
options:
—c:若該文件權限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
—f:文件權限無法修改,不顯示錯誤信息
—r:對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進行遞歸修改
示例:
–給file文件的所有者增加可執(zhí)行權限。
chmod u+x file
–給file的所有者分配讀、寫、執(zhí)行(7)的權限,給fie的所在組分配讀、執(zhí)行(5)的權限,給其他用戶分配執(zhí)行(1)的權限
第一種方式: chmod 751 file
第二種方式:chmod u=rwx,g=rx,o=x file
–為所有用戶分配讀權限
chmod =r file
chmod a-wx, a+r file
這兩種命令作用相同
–遞歸地給directory日錄下所有文件和子目錄的所有者分配讀的權限
chmod -r u+r directory
三、vim一般使用
i進入編輯模式,vim打開文件后,默認在命令模式,點擊i鍵方可進入編輯模式esc 點擊esc鍵退出編輯模式,這是可以輸入’:'輸入命令。
符號 | 意義 |
---|---|
i | 進入編輯模式,vim打開文件后,默認在命令模式,點擊i鍵方可進入編輯模式 |
esc | 退出編輯模式,進入命令模式 |
:w | 寫入 |
:q | 退出,如果修改了內容則這種不能退出,如果需要強制退出則使用q! |
:wq | 寫入并退出 |
:q! | 強制退出,不寫入 |
dd | 刪除當前行(編輯模式下) |
ndd | 刪除n行(編輯模式下) |
/string | 搜索字符串(編輯模式下),按n查找下一個,N上一個,/str$表示四配行尾的str, 在查找模式中加入\c表示大小寫不敏感查找,\C表示大小寫敏感查找,例如:/foo\c將會查找所有的"foo",“FOO”,"Foo"等字符串 |
: s | (substitute)命令用來查找和替換字符串,語法::{作用范圍}s/{目標)/(替換}/{替換標志}; 例如:%s/foo/bar/g會在全局范圍(%)查找foo并替換為bar,所有出現都會被替換(g),: s/foo/bar/g 替換當前行,:%s /foo/bar /g 全局替換 |
:%d | %是匹配所有行,d是刪除的意思,該命令將清空打開的文件的內容 |
: $ | 跳到文件尾部 |
:n | 跳到n行 |
u |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
Ctrl+r | 恢復上一步被撤銷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