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文章序號排列百度seo優(yōu)化策略
文章目錄
- 傅里葉變換
- 歐拉公式
- 傅里葉變換
- 繞圈記錄法
- 質(zhì)心記錄法
- 傅里葉變換公式
- 第一步:旋轉(zhuǎn)的表示
- 第二步:纏繞的表示
- 第三步:質(zhì)心的表示
- 最終步:整理積分限和系數(shù)
- 參考文獻
傅里葉變換
在學習傅里葉變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歐拉公式。順便說一下,『歐拉公式』在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中排第二名,而『傅里葉變換』在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中排第七名。
歐拉公式
在數(shù)學中,對于數(shù)的集合,在一維數(shù)軸上,加法操作可以視為沿著數(shù)軸的平移,而乘法操作則可以視為數(shù)軸上的伸縮變化。具體來說:
- 加法:在一維數(shù)軸上,給一個數(shù)加上另一個數(shù),相當于將該數(shù)在數(shù)軸上向右(或向左,如果是負數(shù))平移相應(yīng)的距離
- 乘法:在一維數(shù)軸上,將一個數(shù)乘以另一個數(shù),則相當于將該數(shù)在數(shù)軸上按比例伸縮
在二維平面上,如果我們想將一個點(比如 ( 1 , 0 ) (1,0) (1,0))移動到另一個點,可以先在橫軸方向上平移,再在縱軸方向上平移即可實現(xiàn)。
除了平移外,也可以利用伸縮和旋轉(zhuǎn)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伸縮操作即為點的倍乘,但旋轉(zhuǎn)該如何表達呢?
- 僅使用旋轉(zhuǎn),就可以將 ( 1 , 0 ) (1,0) (1,0)變換到 ( ? 1 , 0 ) (-1,0) (?1,0)
- 在復平面中,存在一個定義: ? 1 = i × i -1=i\times i ?1=i×i → \rightarrow →當單位 i i i表示旋轉(zhuǎn) 90 ° 90° 90°時,進行兩次相同的操作即可從 ( 1 , 0 ) (1,0) (1,0)變換到 ( ? 1 , 0 ) (-1,0) (?1,0)
- 如果一次 i i i操作是逆時針旋轉(zhuǎn) 90 ° 90° 90°,正好會落在二維平面y軸上的 ( 0 , 1 ) (0,1) (0,1),該點距離原點的長度為單位長度
- 如果 y y y軸自帶虛數(shù)單位,如 i , 2 i , 3 i ? i,2i,3i\cdots i,2i,3i?,即可通過伸縮和旋轉(zhuǎn)表示二維平面上的所有點
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i i i為什么可以表示旋轉(zhuǎn)?
我們來看一下旋轉(zhuǎn)的定義:旋轉(zhuǎn)是沿著一個圓弧運動的過程
可以通過泰勒展開式得到一個完美的橋梁,用來說明 i i i可以表示旋轉(zhuǎn)的原因
e x = 1 + x + 1 2 ! x 2 + 1 3 ! x 3 + ? s i n ( x ) = x ? 1 3 ! x 3 + 1 5 ! x 5 + ? c o s ( x ) = 1 ? 1 2 ! x 2 + 1 4 ! x 4 + ? \begin{gathered} e^x=1+x+\frac1{2!}x^2+\frac1{3!}x^3+\cdots \\ sin(x)=x-\frac1{3!}x^3+\frac1{5!}x^5+\cdots \\ cos(x)=1-\frac1{2!}x^2+\frac1{4!}x^4+\cdots \end{gathered} ex=1+x+2!1?x2+3!1?x3+?sin(x)=x?3!1?x3+5!1?x5+?cos(x)=1?2!1?x2+4!1?x4+?? ? \Rightarrow ?代入 x = i θ x=i\theta x=iθ得: e i θ = 1 + i θ + 1 2 ! ( i θ ) 2 + 1 3 ! ( i θ ) 3 + 1 4 ! ( i θ ) 4 + 1 5 ! ( i θ ) 5 + ? = ( 1 ? θ 2 2 ! + θ 4 4 ! + ? ) + i ( θ ? θ 3 3 ! + θ 5 5 ! + ? ) = c o s ( θ ) + i s i n ( θ ) \begin{aligned} e^{i\theta}& =1+i\theta+\frac1{2!}(i\theta)^2+\frac1{3!}(i\theta)^3+\frac1{4!}(i\theta)^4+\frac1{5!}(i\theta)^5+\cdots \\ &=(1-\frac{\theta^2}{2!}+\frac{\theta^4}{4!}+\cdots)+i(\theta-\frac{\theta^3}{3!}+\frac{\theta^5}{5!}+\cdots) \\ &=cos(\theta)+isin(\theta) \end{aligned} eiθ?=1+iθ+2!1?(iθ)2+3!1?(iθ)3+4!1?(iθ)4+5!1?(iθ)5+?=(1?2!θ2?+4!θ4?+?)+i(θ?3!θ3?+5!θ5?+?)=cos(θ)+isin(θ)?
e i θ e^{i\theta} eiθ表示一個圓心在原點,半徑為1的單位圓 ? \Rightarrow ? e i θ e^{i\theta} eiθ等價于一種旋轉(zhuǎn), θ \theta θ為旋轉(zhuǎn)角的度數(shù)
傅里葉變換
傅里葉變換是一個分解聲音的過程,其公式為: F ( f ) = ∫ ? ∞ ∞ g ( t ) e ? 2 π i f t d t F(f)=\int_{-\infty}^{\infty}g(t)e^{-2\pi ift}dt F(f)=∫?∞∞?g(t)e?2πiftdt
乍一看這個公式,肯定是看不懂的,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分解,然后逐步進行理解
既然傅里葉變換是一個分解聲音的過程,我們來看一下什么是聲音。
聲音的氣壓是一個隨時間以正弦函數(shù)形態(tài)不斷震蕩的圖像
假設(shè),一個標準音A的頻率是440Hz,則其每秒鐘振動440次;另外一個低音D的頻率是240Hz,則其每秒鐘振動240次。如果兩個音同時發(fā)生,產(chǎn)生的氣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就是把所有時間點的振幅加起來
而傅里葉變換,就是從一段隨時間變化的氣壓曲線中,找到組成該氣壓曲線的原始氣壓曲線
假設(shè)我們有一個每秒鐘3拍子的聲音信號,它的圖像如下(Intensity為強度),我們只關(guān)注前面的4.5秒
繞圈記錄法
繞圈記錄法: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 → \rightarrow →下面的動圖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是【看到】傅立葉變換的核心部分
- 把黃色曲線纏繞到一個圓上,大小是原本信號的振幅
- 圓周圍的圖像由白色的箭頭繪制而成,速度可變,上圖中的白色箭頭移動速度是每秒鐘轉(zhuǎn)過半圈
- 此時,有兩個頻率在起作用,一個是信號的頻率:3次震蕩/秒;另一個是圖像纏繞中心圓的頻率,為0.5圈/秒。第二個頻率可以自由改變,相當于一個變量,下面的動圖直觀的展現(xiàn)了纏繞速度變化時的可視化表現(xiàn)
從最開始的 0.79圈/秒一直變化到1.55圈/秒,再到最后的恰好是3圈/秒,和原來的信號3次震蕩/秒相同,此時會出現(xiàn)一個非常穩(wěn)定的圖像
其實,我們只是把一個水平的軸纏繞到一個單位圓上,并用另一個速度的記錄標尺(白色箭頭)來畫圖,從另一個角度(維度)來看我們的信號
質(zhì)心記錄法
質(zhì)心記錄法:新維度的特征提取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上面動圖中,當白色箭頭記錄的速度在某些特定的值時,畫出來的圖形非常穩(wěn)定、形態(tài)清晰
我們在上面提到了一個可以自由改變的轉(zhuǎn)圈速度,我們可以將這個可變化的轉(zhuǎn)圈速度作為傅里葉變換中的自變量
至于輸出是什么,我們可以觀察下面的動圖。當圖像很混沌(沒有規(guī)律,混亂的)時候,圖像基本關(guān)于原點對稱;穩(wěn)定時,其實是“頭重腳輕”的。描述“頭重腳輕”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質(zhì)心,下面的動圖直觀展現(xiàn)了質(zhì)心特征對圖像特征的描述能力(紅色點為質(zhì)心)
考慮到質(zhì)心是一個二維坐標,為了簡潔和直觀,取質(zhì)心的橫坐標來表示質(zhì)心的特征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得到傅里葉變換的輸入和輸出:
- 輸入(橫坐標):白色箭頭的繞圈速度
- 輸出(縱坐標):質(zhì)心位置的橫坐標
按照上面的說明來記錄繪出圖像,記錄每個纏繞頻率(速度)對應(yīng)的質(zhì)心位置(在橫坐標等于零點處有一個很大的值,只是因為原來的圖像沒有關(guān)于橫軸對稱,有一個偏移量)
我們可以看到,新圖像的橫坐標寫的是頻率(Frequency),即纏繞圓圈的速度
我們已經(jīng)得到一個可以用來表示信號頻率的工具,把它應(yīng)用到兩個聲音的組合圖像中看看效果:
傅里葉變換公式
我們已經(jīng)通過這樣一個纏繞機器完成了時域到頻域的轉(zhuǎn)換
如何使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這個轉(zhuǎn)圈記錄機制呢?
第一步:旋轉(zhuǎn)的表示
上述所有動圖中的旋轉(zhuǎn)之所以能夠表示,是基于復平面上的指數(shù)函數(shù)原理,結(jié)合泰勒展開公式來實現(xiàn)的
更進一步,指數(shù)函數(shù)中,以 e e e為底的函數(shù)有著特殊的性質(zhì),如下面動圖所示, e 2 π i t e^{2\pi it} e2πit表示的是一秒鐘一圈的旋轉(zhuǎn)方程,可以通過頻率 f f f控制旋轉(zhuǎn)的速度,圖中為 1 10 \frac{1}{10} 101?
第二步:纏繞的表示
在傅立葉變換中,我們規(guī)定旋轉(zhuǎn)是順時針的,所以需要先加一個符號。假設(shè)原來的函數(shù)是 g ( t ) g(t) g(t),將兩者的幅值相乘就能得到纏繞圖像 g ( t ) e ? 2 π i f t g(t)e^{-2\pi ift} g(t)e?2πift
第三步:質(zhì)心的表示
那如何表示質(zhì)心這一概念呢?有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是演繹推理,先從簡單的特例出發(fā),推廣到一般,最后證明正確性即可
考慮如何求一個正方形的質(zhì)心位置,我們只需在邊框上取 n n n個等距離分布的點,并且算這幾個點的位置的平均值。那么推廣到一般情況,也使用類似的采樣點的方式解決,如下面動圖所示(紫紅色的點即采樣點),得到 1 N ∑ k = 1 N g ( t k ) e ? 2 π i f t k \frac1N\sum_{k=1}^Ng(t_k)e^{-2\pi iftk} N1?∑k=1N?g(tk?)e?2πiftk
隨著采樣點的增加,需要使用積分來求解這個問題,如下面動圖所示,得到 1 t 2 ? t 1 ∫ t 1 t 2 g ( t ) e ? 2 π i f t d t \frac1{t_2-t_1}\int_{t_1}^{t_2}g(t)e^{-2\pi ift}dt t2??t1?1?∫t1?t2??g(t)e?2πiftdt
最終步:整理積分限和系數(shù)
看到常數(shù)項系數(shù) 1 t 2 ? t 1 \frac1{t_2-t_1} t2??t1?1?,如果忽略表達倍數(shù)關(guān)系的系數(shù),對應(yīng)的含義也會發(fā)生變化,不再是質(zhì)心,而是信號存在的時間越久,位置是質(zhì)心位置乘以一個倍數(shù),它的值就越大。持續(xù)時長為3秒,那么新的位置就是原來質(zhì)心位置的三倍;持續(xù)時長為6秒,就是原來的6倍
一般傅立葉變換公式的上下限是正負無窮,那它的幾何直觀是什么呢?
參考文獻
1、傅里葉變換
2、泰勒公式
3、形象展示傅里葉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