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灣建設管理中心網站百度知道登錄
過程步:一個典型的SAS完整程序:
代碼說明:
1)reg:回歸分析;
2)model:因變量和自變量。
proc開頭部分叫過程步。
?
常用過程:
SORT過程:
PRINT過程與FORTMAT過程:
MEANS過程:
TABULATE過程:
PLOT過程與GPLOT過程:
CHART與GCHART過程:
數(shù)據(jù)排序:SORT過程:在page 111頁。
1)proc sort <選擇項>:
DATA=數(shù)據(jù)集
OUT=數(shù)據(jù)集,若沒有此項,缺省為覆蓋原數(shù)據(jù)集;
BY語句用于指出排序變量名,及是否降序排序。
代碼分析:
1)學生學號、和三科成績;
2)CLAS變量是從num中截取第3位,截取2位長度。
3)TOT=sum(of s1-s3);這個語句還是很有特點的。
?
代碼分析:
1)先根據(jù)CLAS進行升序排列;
2)然后在每個CLAS中再按TOT降序進行排列。例如:01班是從271到239進行降序排列。
3)Proc print語句:沒有指定我們要打印輸出的數(shù)據(jù)集,那就只打印我們當前操作的數(shù)據(jù)集CS1。
?PRINT過程:
PROC PRINT <選項>:
VAR 變量表;
ID 變量表;
BY 變量表;
SUM 變量表;
代碼說明:
1)proc sort;by reg wor;? 這兩條語句是進行排序,先reg后wor。
2)然后是proc print語句:?
3)然后我們看到了求和;先各自求和,然后分區(qū)域求和,然后再匯總求和。
4)ID name:以前的輸出結果都是obs,表示第幾個觀測值;我們用name來代替obs,來代表每行的標識。
5)PRINT語句中,BY語句要先對變量進行排序,所以先要進行SORT才行。要先排序,才能使用BY。
6)sum就是求和。分類求和、大類求和,最后再匯總。
過程步常用的語句:
1)VAR:定義分析的變量,缺省為全部變量;
2)ID:定義取代Obs用于識別觀測的變量;
3)BY:表示分組的方法;
4)SUM:指出求和的變量。
代碼說明:
1)format:自定義格式。
2)worddate萬能時間。
3)視頻學習的例子中,老師在PROC FORMAT語句中還包含了library=library,表示格式要保存在指定的邏輯庫中;格式碼要保存在邏輯庫中; 當Library=被指定后,Format過程產生的所有格式都是永久的,這些格式存于邏輯由庫名指出的永久目錄文件中。
4)
?
WEIGHT語句:
在過程中規(guī)定了數(shù)據(jù)變量,并以它的值作為觀測的相關權重。
各個變量在總結果中
FREQ語句:
?
代碼說明:
1)var age: 指定分析的變量;對sex變量求平均。
2)by sex; 分組處理某數(shù)據(jù)集;
3)但是計算時沒有考慮各個年齡組的人數(shù)。應該是在Means過程中加入表示各組頻數(shù)的FREQ語句。
?
ID語句:
ID 變量表。
用來規(guī)定一個變量或幾個變量,以便在輸出或由該過程產生的SAS數(shù)據(jù)集中,不再使用obs,而是用這些變量值來識別觀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