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站制作應用成都seo優(yōu)化
看到華為&小康的 AITO問界M6、M7各種廣告營銷、宣傳、測評、好評如潮水般席卷網絡各APP平臺。翻看了中信和海通對特斯拉M3和比亞迪元的拆解報告,也好奇華為的汽車芯片平臺又能做出哪些新花樣,下面是Mark開頭,也學習下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芯片及其方案有哪些IC廠玩家。
---------------------------------------
“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界限清晰又模糊?!爸悄茏摗钡闹攸c在人機交互和信息服務體驗,“智能駕駛”的重點在控制行駛車輛,后者的風險/責任、技術和落地難度更大。也有NVIDIA、高通、地平線等欲將其2者合一,實現車輛完整的智能化控制。除此之外,汽車還有ECU芯片、網關芯片等。
大多購車用戶實際需求的是便利化和高級感。而對智能駕駛的終點“無人駕駛”沒有迫切的實際需求(叫好不叫座)。智能駕駛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逐步解放駕駛員的手腳,逐步將駕駛員從駕駛任務中脫離出來。從過程中來看,如果自動/無人駕駛是終極,那現在智能座艙中抬頭顯示、智能儀表盤、駕駛員監(jiān)控/提醒和后視鏡都是中間產品。汽車的智能化是未來汽車行業(yè)的戰(zhàn)略制高點,車廠、Tier-1廠、IC廠都在產品的創(chuàng)新、功能和性能的研發(fā)上投入巨大,這個行業(yè)也必將在激烈競爭中高速發(fā)展。
當下,很多產品的開發(fā)過程都需要Tier-1、芯片廠以及OEM共同協作完成,各合作方成為一個深度綁定的研發(fā)團體。而后續(xù)主流的硬件IC平臺可能由幾家公司提供,各主機廠主要在使用方案和軟件側來實現差異化。
根據芯片廠和客戶合作模式來分,主要是類似之前Moblieye的黑盒模式,直接交給客戶使用;NVIDIA和高通這種,提供芯片和豐富的工具,讓使用者開發(fā)產品;地平線這種將芯片DSP等底層軟件開源給開發(fā)者,讓開發(fā)者更加快速的迭代;還有芯片級合作,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支持等。
汽車芯片的工作環(huán)境極其惡劣,穩(wěn)定和可靠要求極高。比如溫度范圍可寬至-40℃~150℃、高振動、多粉塵、電磁干擾等,車載芯片設計壽命為15年或20萬公里。汽車級芯片在電路設計、材料選用、工藝處理和系統等方面也高于普通芯片。此外,還需要經過嚴苛的認證流程。AEC-Q100針對的是集成電路(芯片)。AEC-104針對的是MCM模塊。還有質量管理標準ISO/TS 16949、功能安全標準ISO26262等。整個測試過程歷時6~8個月時間。也有特斯拉、比亞迪也將消費類SOC應用于汽車座艙領域,且得到AMD和高通的推廣及支持。
下面分開說下 座艙 和 智駕,兩部分用======分開。
======================================
智能座艙
智能座艙,就是對汽車內部乘坐空間進行升級,使得駕駛和乘坐體驗能夠更加智能化。目前多屏交互(一芯多屏是市場主流)、智能語音、車聯網、OTA等功能,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智能座艙的基本配置。也需要強大的AI算力處理包含語音、圖形交互,甚至整車功能與駕駛者互動上(標記用戶設置偏好,如:溫度、通風、座椅調節(jié)、多媒體歌曲等)。智能座艙承載的功能不斷增加、增強,不排除VR+AR解決方案會進入智能座艙領域。
智能座艙SOC市場芯片迭代很快,生命周期短,出貨量不高,這使得研發(fā)成本很難攤薄,是個高門檻的芯片領域。跟隨的用途不大,進不去車企的供應鏈體系,這一代就結束了,就要重新開始下一代產品。
哪些公司在做汽車座艙SOC芯片?(不完全列舉)
1. 高通(SA8155P座艙網紅芯片)。后續(xù)迭代是SA8259P、8核5nm、30TOPS。
2. 恩智浦NXP (昨日之星iMX6--->iMX8 MAX)。
3. 瑞薩。R-Car H3/M3(雷克薩斯等也在用)。
4. MTK(聯發(fā)科)的MT8666(主推)也在長安歐尚多車上使用。
5. 三星 Auto V9 和 V7平臺。大眾用的多。
6. Intel的A3950(原特斯拉座艙采用),凱迪拉克Escalade正在使用的A3960。
中國的:
7. 華為麒麟990A。
8. 芯馳科技的X9U(國產明星)。
9. 杰發(fā)科技(四維圖新)AC8015已批量出貨,與德賽西威合作。
10. 芯擎科技(吉利系)“龍鷹一號”整車測試中。
做這個IC的遠不止上面這些,還有沒量產車型落地的產品及IC公司。特斯拉也使用的是AMD Ryzen V1000芯片。比亞迪采用高通中高端消費類SOC(手機平臺SOC)用做車機比較多,因此高通也在中國市場單獨給出非車規(guī)級低成本IVI方案。比亞迪2021年車系中,大多采用高通665(SM6125)方案。還有,塞力斯(小康)的問界M5/M7采用華為的座艙及智駕等整體解決方案。
具備公網蜂窩通訊(5G)能力的廠商推出的座艙IC方案具備更多優(yōu)勢(就手機IC廠),畢竟一個紫光展銳平臺或高通平臺的5G通訊模塊價格也要600~900元RMB。高通、MTK、三星、華為都是有這方面明顯優(yōu)勢的(這些大公司,本來研發(fā)實力也強),話說這里怎么少了個紫光展銳?
如上對比來看,SOC從硬件參數上,華為麒麟990A與同代的高通SA8155P對比并不占優(yōu)勢。高通的優(yōu)勢在芯片性能第1,但高通不做整體解決方案,從系統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優(yōu)化上和華為芯片+鴻蒙OS的處理不同(華為就是中國蘋果哇)。華為車機體驗感適合國內用戶,再加媒體追捧,評價較高。
列舉幾個車型的智能座艙SOC平臺
覺得MTK的 MT6888及后面平臺,也是大有可為的。芯馳的X9也要繼續(xù)加油!
=============================================
智能駕駛
智能/自動駕駛(含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核心技術在ISP(圖像處理器)和NPU(神經網絡加速器),需要有較高的計算性能和車規(guī)級認證。智能駕駛由3個板塊支持:雷達、視覺、算力。這又劃分為4個重點:傳感器、算力、算法、數據。
哪些公司在做汽車智能駕駛SOC芯片?(不完全列舉)
- NVIDIA, Xavier-->Orin(當代)-->Altan(PPT)-->Thor(PPT),智駕最強IC,裝機落地最多。
- 高通,驍龍Ride SA8540P SOC+SA9000P AI加速器-->驍龍Ride Flex(對標 Orin,PPT)。
- 華為MDC平臺,Ascend(昇騰)610/810等。
- 地平線,Journey(征程)3/5。關注度最高的國產智駕IC平臺。
- Intel, Eye Q4/ Eye Q5H。
- 黑芝麻(測試中),華山2,A1000L/Pro系列。
- TI,TDA4VM。
最早實現ADAS芯片規(guī)?;慨a的IC廠商有:NVIDIA、Mobileye(Intel)、特斯拉(FSD)、地平線。其中Mobileye是最早實現自動駕駛芯片規(guī)?;慨a的公司,此公司提供自動駕駛芯片和整套輔助駕駛解決方案,2017年被Intel收購。大疆創(chuàng)新也建立了大疆車載,主攻智能駕駛系統。已擁有D80/D80+、D130/D130+成套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且D80已經批量裝機寶駿KIWI EV車型(低端),用的TI的IC平臺。
NVIDIA在9月20日發(fā)布的NVIDIA DRIVE Thor 新一代集中式車載計算平臺,可在單個安全、可靠的系統上運行高級駕駛員輔助應用和車載信息娛樂應用。提供 2000 萬億次浮點運算性能(2000 萬億次8位浮點運算),同時降低總體系統成本,4nm臺積電定制工藝,計劃于 2025 年開始量產。Thor除了需要強悍的處理性能,還要連接攝像頭,處理各種感知融合的數據,此SoC除了要ISP、NPU和各種接口。這是將座艙和智駕兩者合二為一,高通和地平線也在這樣做。
之前博世對汽車控制框圖中有5個域控制器及一個中央網關的形式,而華為方案將域控制器定義為3個,此次英偉達系統通過車內安裝1個Thor來處理汽車內的所有問題。這也將對國內外其他汽車駕駛芯片領域公司的產品形態(tài)有所影響,國內的如地平線、黑芝麻等。
( NVIDIA、 Intel 和 Arm 攜手合作,共同撰寫 FP8 Formats for Deep Learning 白皮書。目前業(yè)界已由 32 位元降至 16 位元,如今甚至已轉向 8 位元(FP8精度: 8 位元浮點運算規(guī)格),這也是NVIDIA使用FP8來表征算力的原因 )
列舉幾個車型/整車廠家采用智能駕駛IC平臺
其他PPT IC產品除外,Orin還是當代智駕IC霸主,也份額最大。Orin可提供每秒254TOPS,被稱為智能車輛的中央計算機,能夠為自動駕駛功能提供成熟的技術和商業(yè)化落地支持,也是當代最強的智駕算力芯片,因此也成為各智駕公司的首選平臺:Cruise,Zoox,滴滴,小馬智行,AutoX,百度等等,也都采用了NVIDIA的Orin作為自己的自動駕駛硬件平臺。
=============================================
主流(高端的)汽車,智駕平臺配置(華為):
阿維塔011(全華為方案)有3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13顆攝像頭,具備400TOPS算力,可輕松實現城市復雜路況下的高階智能駕駛,在高速路段、城區(qū)路段和泊車環(huán)節(jié)全場景覆蓋的極“智”駕駛體驗。阿維塔是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合資并完全采用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全電動智能汽車高端品牌。
其中華為麒麟990A車規(guī)芯片,4核泰山V120 Lite+4核Cortex-A55,GPU為Mali G76,達芬奇AI內核(2*D110+1*D100)算力3.5TOPs,支持5G網絡。手表、手機等終端形成人-車-家無縫協同。紕漏信息不多,網傳7nm工藝節(jié)點。
華為也是極少可對外提供整車電子方案的廠商。
1. 華為HI(HuaweiInside)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配備超感系統和超算平臺。
2. 華為HarmonyOS智能座艙。
3. 華為智能電動DriveONE,包含:純電驅增程平臺、A/B+級純電解決方案。
2022.10.1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