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城鄉(xiāng)建設(shè)管理局網(wǎng)站seo收錄排名
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 fdisk命令介紹
- 二. 語法格式及常用選項
- 三. 參考案例
- 3.1 列出每個分區(qū)的大小
- 3.2 分區(qū)操作
- 3.2.1 添加硬盤
- 3.2.2 開啟虛擬機并分區(qū)
- 3.3.3 分區(qū)完成后進行格式化掛載
- 四 . 設(shè)置分區(qū)自動掛載
前言
大家好,又見面了,我是沐風(fēng)曉月,本文是專欄【linux基本功-基礎(chǔ)命令實戰(zhàn)】的第49篇文章。
專欄地址:[linux基本功-基礎(chǔ)命令專欄] , 此專欄是沐風(fēng)曉月對Linux常用命令的匯總,希望能夠加深自己的印象,以及幫助到其他的小伙伴😉😉。
如果文章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還請大佬不吝賜教👏👏。
🏠個人主頁:我是沐風(fēng)曉月
🧑個人簡介:大家好,我是沐風(fēng)曉月,雙一流院校計算機專業(yè)😉😉
💕 座右銘: 先努力成長自己,再幫助更多的人 ,一起加油進步🍺🍺🍺
💕歡迎大家:這里是CSDN,我總結(jié)知識的地方,喜歡的話請三連,有問題請私信😘
一. fdisk命令介紹
fdisk命令來自于英文詞組“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的縮寫,在系統(tǒng)中主要用來管理磁盤的分區(qū)信息。
我們在安裝操作系統(tǒng)的時候,已經(jīng)對磁盤進行分區(qū),實際運行過程中,難免會有再加硬盤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用到fdisk 了
fdisk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適合2T以下的磁盤分區(qū),在大點的磁盤就要考慮gdisk之類的工具了。
二. 語法格式及常用選項
依據(jù)慣例,我們還是先查看幫助,使用fdisk 查看幫助信息,fdisk 不支持–help參數(shù)
[root@mufenggrow ~]# fdisk
用法:fdisk [選項] <磁盤> 更改分區(qū)表fdisk [選項] -l <磁盤> 列出分區(qū)表fdisk -s <分區(qū)> 給出分區(qū)大小(塊數(shù))選項:-b <大小> 扇區(qū)大小(512、1024、2048或4096)-c[=<模式>] 兼容模式:“dos”或“nondos”(默認(rèn))-h 打印此幫助文本-u[=<單位>] 顯示單位:“cylinders”(柱面)或“sectors”(扇區(qū),默認(rèn))-v 打印程序版本-C <數(shù)字> 指定柱面數(shù)-H <數(shù)字> 指定磁頭數(shù)-S <數(shù)字> 指定每個磁道的扇區(qū)數(shù)
為了更直觀一些,我們把常用的參數(shù)用表格來展示:
參數(shù) | 描述 |
---|---|
-b | 指定每個分區(qū)的大小 |
-l | 列出指定的外圍設(shè)備的分區(qū)表狀況 |
-s | 將指定的分區(qū)大小輸出到標(biāo)準(zhǔn)輸出上,單位為區(qū)塊 |
-u | 搭配”-l”參數(shù)列表,會用分區(qū)數(shù)目取代柱面數(shù)目,來表示每個分區(qū)的起始地址 |
-v | 顯示版本信息 |
-m | 查看全部可用參數(shù) |
-n | 添加新的分區(qū) |
-d | 刪除某個分區(qū)信息 |
-t | 改變某個分區(qū)的類型 |
-p | 查看分區(qū)表信息 |
-w | 保存并退出 |
-q | 不保存直接退出 |
有了具體的參數(shù)之后,我們再來看實戰(zhàn)案例:
三. 參考案例
3.1 列出每個分區(qū)的大小
此時我們使用-l 列出指定的外圍設(shè)備的分區(qū)表狀況:
[root@mufenggrow ~]# fdisk -l磁盤 /dev/sda:21.5 GB, 21474836480 字節(jié),41943040 個扇區(qū)
Units = 扇區(qū)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qū)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
磁盤標(biāo)簽類型:dos
磁盤標(biāo)識符:0x000a03d9設(shè)備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2099199 1048576 83 Linux
/dev/sda2 2099200 41943039 19921920 8e Linux LVM磁盤 /dev/mapper/centos-root:18.2 GB, 18249416704 字節(jié),35643392 個扇區(qū)
Units = 扇區(qū)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qū)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磁盤 /dev/mapper/centos-swap:2147 MB, 2147483648 字節(jié),4194304 個扇區(qū)
Units = 扇區(qū)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qū)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jié) / 512 字節(jié)
從上面代碼中可以看到幾個信息:
- 快設(shè)備名稱是: /dev/sda
- 設(shè)備大小是:21.5G (但這個數(shù)值不是特別準(zhǔn)確,想看準(zhǔn)確的可以使用 lsblk
- 字節(jié)數(shù)為: 21474836480 字節(jié)
- 扇區(qū)數(shù)為: 41943040 個扇區(qū)
磁盤 /dev/mapper/centos-root: 是root分區(qū)
我們可以用lsblk查看準(zhǔn)確的信息:
[root@mufenggrow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G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r0 11:0 1 4.3G 0 rom /mnt
3.2 分區(qū)操作
分區(qū)的語法:
fdisk + 分區(qū)名稱
案例一: 將sdb盤分區(qū)為sdb1 的大為2個G
我們目前的磁盤中沒有sdb盤,需要先增加一塊盤, 我們的具體步驟如下:
- 新增加一塊磁盤 sdb
- 使用fdisk對sdb盤進行分區(qū),分區(qū)大小為2G
- 對新分區(qū)進行格式化
- 創(chuàng)建一個目錄/sdb1,將新分區(qū)掛載到/sdb1上
- 查看是否成功。
3.2.1 添加硬盤
-
選中硬盤,點擊添加
-
在硬盤添加向?qū)е悬c擊下一步
-
硬盤類型,選擇默認(rèn)
-
選擇使用哪個磁盤,選創(chuàng)新新的虛擬磁盤
-
設(shè)置磁盤容量
-
磁盤文件默認(rèn)就行
-
完成后截圖:
3.2.2 開啟虛擬機并分區(qū)
- 查看分區(qū)情況
[root@mufenggrow ~]# ll /dev/sd*
brw-rw----. 1 root disk 8, 0 2月 18 13:44 /dev/sda
brw-rw----. 1 root disk 8, 1 2月 18 13:44 /dev/sda1
brw-rw----. 1 root disk 8, 2 2月 18 13:44 /dev/sda2
brw-rw----. 1 root disk 8, 16 2月 18 13:44 /dev/sdb
[root@mufenggrow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G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db 8:16 0 20G 0 disk
sr0 11:0 1 4.3G 0 rom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root@mufenggrow ~]#
能看到sdb說明已經(jīng)創(chuàng)建硬盤成功
- 開始分區(qū)
使用fdisk /dev/sdb 然后根據(jù)命令提示進行分區(qū)
[root@mufenggrow ~]#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更改將停留在內(nèi)存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盤。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盤標(biāo)識符 0xf08d8184 創(chuàng)建新的 DOS 磁盤標(biāo)簽。
## 這里輸入m 獲取幫助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m
命令操作a toggle a bootable flagb edit bsd disklabel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d delete a partition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m print this menun add a new partition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區(qū)號 (1-4,默認(rèn) 1):
起始 扇區(qū) (2048-41943039,默認(rèn)為 2048):
將使用默認(rèn)值 2048
Last 扇區(qū), +扇區(qū) or +size{K,M,G} (2048-41943039,默認(rèn)為 41943039):+2G
分區(qū) 1 已設(shè)置為 Linux 類型,大小設(shè)為 2 GiB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盤。
[root@mufenggrow ~]#
代碼執(zhí)行中的操作如下圖:
分區(qū)中常用的參數(shù)有:
參數(shù) | 注釋 |
---|---|
-b | 指定每個分區(qū)的大小 |
-l | 列出指定的外圍設(shè)備的分區(qū)表狀況 |
-s | 將指定的分區(qū)大小輸出到標(biāo)準(zhǔn)輸出上,單位為區(qū)塊 |
-u | 搭配”-l”參數(shù)列表,會用分區(qū)數(shù)目取代柱面數(shù)目,來表示每個分區(qū)的起始地址 |
-v | 顯示版本信息 |
-m | 查看全部可用參數(shù) |
-n | 添加新的分區(qū) |
-d | 刪除某個分區(qū)信息 |
-t | |
-p | 查看分區(qū)表信息 |
-w | 保存并退出 |
-q | 不保存直接退出 |
3.3.3 分區(qū)完成后進行格式化掛載
先來看看是否分區(qū)成功:
[root@mufenggrow ~]# ll /dev/sdb*
brw-rw----. 1 root disk 8, 16 2月 18 13:47 /dev/sdb
brw-rw----. 1 root disk 8, 17 2月 18 13:47 /dev/sdb1
[root@mufenggrow ~]#
可以看到已經(jīng)分區(qū)成功了,接下來我們進行格式化的操作:
[root@mufenggrow ~]# mkfs.xfs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131072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524288,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mufenggrow ~]#
可以看到,格式化已經(jīng)成功了,接下來我們創(chuàng)建目錄并掛載
[root@mufenggrow ~]# mkdir /sdb1
[root@mufenggrow ~]# mount /dev/sdb1 /sdb1
[root@mufenggrow ~]# df -h
文件系統(tǒng)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mapper/centos-root 17G 4.4G 13G 26% /
devtmpfs 894M 0 894M 0% /dev
tmpfs 910M 0 910M 0% /dev/shm
tmpfs 910M 11M 900M 2% /run
tmpfs 910M 0 910M 0% /sys/fs/cgroup
/dev/sda1 1014M 179M 836M 18% /boot
tmpfs 182M 4.0K 182M 1% /run/user/42
tmpfs 182M 24K 182M 1% /run/user/0
/dev/sr0 4.3G 4.3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1 2.0G 33M 2.0G 2% /sdb1
[root@mufenggrow ~]#
可以看到已經(jīng)掛載成功了。
四 . 設(shè)置分區(qū)自動掛載
在配置文件添加相關(guān)的掛載信息即可實現(xiàn)分區(qū)掛載
在 vim /etc/fstab #在文件最后寫入:
/dev/sdb1 /sdb1 xfs defaults 0 0
設(shè)置完成后,重啟系統(tǒng),或者用mount -a 進行掛載
除了這種方法之外也可以使用UUID進行掛載,使用命令獲取分區(qū)的UUID
[root@mufenggrow ~]# blkid /dev/sdb1
/dev/sdb1: UUID="37744f4c-2e85-4f17-9f24-52e6ac198576" TYPE="xfs"
然后在配置文件中寫入:
UUID="37744f4c-2e85-4f17-9f24-52e6ac198576" /sdb1 xfs defaults 0 0
相當(dāng)于只是把分區(qū)信息,改成了UUID的信息。
- 💕 好啦,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nèi)容了,我們下期再見!
- 💕 博客主頁:mufeng.blog.csdn.net
- 💕 本文由沐風(fēng)曉月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CSDN博客
- 💕 每一個你想要學(xué)習(xí)的念頭,都是未來的你像現(xiàn)在的你求救,不辜負(fù)未來,全力奔赴